Back to news

征稿:兴都库什-喜马拉雅高原牧场/湿地可持续管理的最佳实践

0 mins Read

70% Complete

在此提交 read in english

ICIMOD正在征集关于高原牧场和湿地可持续管理的最佳实践,以支持牧场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和牧场相关社区的社会韧性。

该征稿旨在汇聚从业者、研究人员、本地知识传承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集体专业知识,促进内行间的见解和创新方法的交流,有助于保护与振兴这些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

目标

我们旨在促进在喜马拉雅地区高原牧场/湿地可持续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和创新方法的区域学习,同时为牧场相关或牧业社区的适应和转型提供良好资源。所选的最佳实践案例将被整理并发布为最佳实践汇编,以便更广泛地传播。

选择标准

所提交的材料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选择:

注:最佳实践应至少符合完整应用、有效性和相关性标准,除此之外还应满足一个或多个其他标准。可能不会符合所有上述标准。

资金和义务

20个最佳实践将通过评选,于2024年3月30日公布。获胜者将获得资金(金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用于进一步记录该实践。这些案例将会被汇编和公布,以便更广泛地传播。

免责声明:该征稿的主要重点是牧场,湿地是一个重要接口(在草原和其他元素之间扮演着关键的连接或交互角色)。

感兴趣可以在此提交在线申请表。

我们期待收到您关于高原牧场和湿地的相关资料。

时间节点

Tasks 任务  Deadlines
Call for submissions征集投稿 3 November 2023
Submission deadline 提交截止日期 15 January 2024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best practices评估和入围 15 February 2024
Announcement of selected best practices 公布入围者 30 March 2024
Submission of best practices – full document提交完整文件 30 June 2024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of the compendium汇编的汇总和编辑 30 September 2024
Release of the compendium发布汇编 November 2024

背景

牧场约占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地区约60%的土地面积,是2500-3000万文化多样的本地人口的主要生活空间和资源来源,他们直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并依赖草原进行广泛地活动,即放牧以求谋生和维持生计。草原还向地区之外的下游地区社区提供着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重要的生态财富。

以往,人们主要将其视为牲畜生产的饲料来源。当时的管理主要注重提高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以实现更多或更好的牲畜饲养。随着对其多重功能和各种生态服务的认识不断增强,如牧草或饲料生产(用于牲畜生产)、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封存(对抗气候变化)、生态过程(包括土壤和水),以及文化和审美价值(包括娱乐和宗教场所),管理同一片草原区域的目标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

然而,气候变化与栖息地丧失、土地利用变化、过度开发、污染以及入侵物种扩散,迅速而广泛地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削弱了草原对于人类社会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的韧性和能力。与此同时,环境、健康、社会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的驱动因素深刻地影响了HKH地区草原地区畜牧业和放牧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随着对草原多重效益的充分认识,以及新技术的快速传播和采纳,改善了可及性和社会服务,新机会的出现催生了草原地区社会经济的变革,并为更好的适应能力和牧民社区的转型提供了机会。因此,可持续的草原管理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支持生物多样性,以及确保依赖草原的居民的生计至关重要。这涉及在认识到这些生态系统动态同时,找到生态、社会和经济目标之间的合适平衡。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ICIMOD的两位老师:

Yi Shaoliang(Yi.Shaoliang@icimod.org

Srijana Joshi(Srijana.Joshi@icimod.org)

在此提交 read in english

Stay current

Stay up to date on what’s happening around the HKH with our most recent publications and find out how you can help by subscribing to our mailing list.

Sign Up
5 May 2017 Himalica
Chinese and Pakistani Bodies Sign MOU to Develop and Leverage Sea Buckthorn Industry in Pakistan

The AKRSP is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implementation partner for the Support to Rural Livelihoods and ...

11 Feb 2019 Water
2nd Regional Upper Indus Basin Network (UIB-N) Workshop

Glaci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Indus River basin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reshwater. However, as climate change ...

2 Feb 2024 IPBES
2024 年世界湿地日: 保护我们的湿地以改善人类福祉

高海拔湿地脆弱的生态系统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气温上升、冰川退缩和降水模式改变。 这些变化对这些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构成直接威胁。 湿地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作为联合国国际日,旨在增强人们对保护和恢复世界湿地的意识。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强调了人类生活与湿地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联系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 随着文明的发展,许多人类居住区建立在湿地(包括淡水和咸水湿地)附近,如湖泊、河流、沼泽、湿地、湿地草原、泥炭地、绿洲、河口、三角洲、潮滩、红树林、珊瑚礁以及地下含水层。人类从湿地获取水源,用于饮用、清洗、农作物灌溉以及牲畜用水。此外,湿地也视作娱乐和灵感的来源,并具有深远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湿地面积占地区总面积的10%,使其成为全球高海拔湿地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湿地与人类福祉之间密切联系的一个例子是位于西藏冈仁波齐山脚下、海拔 4550 米的玛旁雍措湖。这个神圣的湖泊不仅因其令人惊叹的美丽而吸引游客,还因其深刻的精神和宗教意义,特别是对于苯教、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追随者而言。每年,数千人从世界各地前往玛旁雍措湖朝圣,寻求精神、心灵和情感上的疗愈。 湿地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高海拔湿地脆弱的生态系统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气温上升、冰川退缩和降水模式改变。这些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构成直接威胁。其他威胁还来自于不受监管的旅游业、基础设施开发和过度放牧。 重要的是要管理和保护这些区域,因为它们具有多重价值。例如,位于不丹旺杜·普兰区海拔3000米的布吉卡(Phobjikha)湿地,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重要栖息地。布吉卡是观鸟的主要地点,这种活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由于在该区域的保护工作以及它是吉格梅·多吉国家公园和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国家公园之间的重要生物走廊,迁徙鸟类的数量正在增加。不丹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关注反映了人与鹤以及宗教信仰和实践之间的深层精神联系。“不丹的拉姆萨尔地点通过保护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特别是在甘特伊-布吉附近,间接地为人类福祉做出了贡献,”不丹皇家自然保护协会执行董事金利·丹增(Kinley Tenzing)表示。 拥抱湿地潜力与人类福祉 许多组织和政府机构致力于通过社区项目、可持续旅游业和研究来保护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高海拔湿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可持续实践不仅是一种生态责任,也是保障当地社区和游客福祉与生计的一种手段。 在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当前的四年MTAP-V计划期间,我们的相关团队计划对重要湿地(主要是拉姆萨尔湿地、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和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泥炭地的管理状况进行测绘和快速评估,以倡导政策变化,增加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国家对这些领域管理的投资,并确定区域合作领域。2023年12月,南亚湿地国际组织(WISA)和ICIMOD举办了南亚地区拉姆萨尔国家联络点圆桌会议,主题是“通过区域合作和交流明智地利用南亚湿地”。 会议的目的是制定南亚湿地保护和明智利用区域平台的运作模式。 保护和恢复我们的湿地,以改善人类福祉 湿地的持续存在取决于我们人类如何对待它们。在这一领域采取行动非常重要,因为自 1700 年代以来,世界上近 90% 的湿地已经消失——自 1970 年以来,已有 35% 的湿地消失,目前它们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 3 倍。这方面的人类活动包括用于农业和建筑的排水和填埋湿地、污染、过度捕捞和资源过度开发、入侵物种和气候变化。这种令人沮丧的情景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各个湿地中都有所体现。相反,湿地被发现可以改善和恢复人类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提高对本地区湿地(尤其是高海拔湿地)的了解至关重要,并教育其他人认识其巨大的生态、精神、心理和经济价值。在区域和政策层面,我们必须鼓励决策者更加关注湿地的综合管理。毕竟,人类健康取决于湿地的健康。 为了保护我们的湿地及其脆弱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今年2 月 5 日至 ...

Request for Proposal (RfP) for Consultancy Services: Preparation of solar thermal roadmap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Nepal

ICIMOD is looking for a consultancy service to “Preparation of solar thermal roadmap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Nepal”. To provide you ...

30 Sep 2019 HI-LIFE
Adopting a flagship species approach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 and habitats in the Hindu Kush Himalaya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conservation of flagship species and their habitats in the HKH region was held from 28 ...

4 Apr 2018 News
ICIMOD Regional Board Member Ding Zhongli Elected Vice Chairperson of China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Born in 1957, Ding is a Chinese geologist and an academician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He ...

珠峰上的垃圾堆。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是时候纠正我们的行为了

#塑战速决 (#BeatPlasticPollution)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三项行动 似乎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免受塑料污染浪潮的影响:即使是地球之巅。上周在当地社区、登山者和政要前往纪念珠峰人类首登 70 周年时,ICIMOD 发起了我们新的 #拯救我们的雪(#SaveOurSnow)活动——一段视频显示被留在珠峰(南坡)大本营的堆积如山的塑料制品和其他垃圾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但我们这代人可以扭转塑料潮流吗?随着谈判代表离开巴黎,同意起草一份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草案以终结塑料污染,而在设立世界环境日的50周年呼吁采取集体行动来抵制它,有充分的理由充满希望。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采取行动:塑料工业不仅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温室气体来源,而且塑料废物极大地加剧了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现有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等问题,ICIMOD 的 南亚网络开发和环境经济学(South Asian Network for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简称SANDEE)。原因如下: 气候:固体废物——其中大部分是塑料——堵塞了排水系统,并增加了破坏性洪水,即由全球变暖引发的更频繁且更强烈的降雨事件引发的洪水。 生物多样性:塑料垃圾可能需要数百年才能分解,它们堵塞水道,其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渗入土壤和水中,影响陆地和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

11 Dec 2023 China
2023年国际山岳日:恢复山地生态系统

山地被广泛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其陡峭的斜坡孕育了各种繁复的生命形式。这些地区作为自然的庇护所变得愈发重要:虽然它们只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却容纳了地球上85%的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这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738个全球生物圈保护区中得到体现,其中明显超过一半位于山区。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自然资源的非凡丰富正面临威胁。过去,由于偏远或地形困难,山地得以免受人类干扰,但如今这种状况逐渐减少。曾经被视为大自然摇篮和避难所的山地正在逐渐转变成墓地。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上个世纪就已经失去了70%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损失,包括物种的灭绝,如今正以加速度增长,正如ICIMOD的重要评估报告《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的水、冰、社会和生态系统》(简称《HIWISE报告》)所指出的那样。 在公众、政治和外交层面,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是我们当前危机中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联合国已宣布2021-2030年为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去年,《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指导下,全球100多个政府承诺在2030年之前将30%的陆地和海洋保留给自然,其中包括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今年,在联合国全球气候大会COP28上,自然首次成为讨论的核心议题。 这些努力,以及今年国际山岳日的“生态系统恢复”主题,为恢复和保护山区景观提供了迫切需要的推动力。那么,我们的八个成员国离实现“30x30”目标有多近呢?到目前为止,不丹是唯一一个实际超额达标的国家,其51.4%的土地面积已经属于各种保护区类别。 尼泊尔只有不到24%的土地受到保护;中国仅为16%,略高于目标的一半;巴基斯坦占12%;印度为8%;缅甸为7%;孟加拉国为5%,阿富汗为4%。 令人担忧的是,在整个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自然资源仍然丰富的关键区域仍处在保护之外:67%的生态区、39%的生物多样性热点、69%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以及76%的重要鸟类和生物多样性区都没有得到保护。 现有的保护区域犹如在人类改变过的景观中的“孤岛”,缺乏与其他保护区域的连通走廊,无法满足广泛分布的物种需求,并且面临非法捕猎、侵占和资源开采的压力。现有的保护区域不足以确保成功保护我们地区的象征性物种,包括亚洲象、独角犀牛和孟加拉虎。 一个尚未尝试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跨界生物圈保护区,这将允许在景观层面进行综合保护。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跨越国家边界的共同政治承诺,并在共享生态系统的管理方面展开合作。ICIMOD将积极推动我们区域成员国接受这一解决方案。 然而,底线是,要扭转自然的损失,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估值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只要经济学家继续将其价值定为零,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进行估值之前,拥有大量自然资本但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将因为缺乏3A信用评级而难以以较低贷款利率借款。必须为该地区的国家提供更便宜的资本来促使自然的恢复:这是ICIMOD将与我们的成员、多边开发银行和其他机构紧急合作推进的事项。为了防止地球系统完全崩溃,我们必须为大自然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一观点从未像现在这样显而易见。